Archive for the ‘拼音’ Category

小A看中文(貳) 漢語拼音方案設計存在的幾個不足

17 二月, 2010

這學期修了一門漢語音韻學,對語音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因而學以致用,結合一下長期的閱讀,對漢語拼音方案中的幾個不足做一下分析。

漢語拼音是如今全世界最通行漢字注音方法以及漢字轉寫羅馬化的標準,而且勢頭十分強勁。以威斯康辛大學圖書館為例,早期的中文藏書都是以威妥式拼音 做書名的羅馬字轉寫,但近期的收書無論來自大陸抑或台灣,基本上都是以漢語拼音做標註。美國最大的圖書館國會圖書館亦是如此,近年來由威妥式轉向漢語拼 音。不像簡體字繁體字有得一爭。在海外,華人的中文教學大多數使用漢語拼音,而外國人的中文教學則完全用漢語拼音。如今,漢語拼音的使用覆蓋率遠遠超過與 其有相同功能的其他漢語拼寫系統,如:威妥式、注音二式、通用拼音。漢語拼音如此流行,是不是這個系統就完美了呢,沒有問題了呢?還是有的。漢語拼音方案 存在的幾個不足有:(1) 一符多音 (2) 清濁音與國際音標不對應 (3) 省略音符 (4) 某些符號不符合西方人的讀音習慣。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漢語拼音雖為漢字表示讀音的符號系統,但是其部份字母與音位的關係並非一一對應的。這個問題主要出現在元音當中,因為漢語拼音僅 僅使用英文的24個做符號(ü除外)。而英文的五個單元音並不能滿足中文單元音的數量。因而漢語拼音方案採取了捨棄或整合的作法。例如:漢語拼音的i同時 代表了高元音[i]與舌尖後元音[ï](空韻)。「思」和「期」的韻母雖在漢語拼音中都寫為i(si, qi),但是兩字韻母的發音是完全不同的。這個對比若使用注音符號標示就可以很容易看出來。思(ㄙ),期(ㄑㄧ)。若將i固定讀為高元音的[i]的 話,Si所發出來的音則變為s>>i(思>>依)–西。包括注音符號在內的其他漢字拼音方案都有將這兩個音位區分,漢語拼音沒能 將這兩個常用音分開是其設計的一個不足。威妥式用ih表示空韻,不失為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同樣的還有漢語拼音的e字同時代表了[ə](ㄜ)與[ê] (ㄝ)。薛(xue)和歌(ge)從漢語音拼音都有個e看似同韻,其實不然。xue本該寫為xuê,但是後來e上的帽子被省略。使用注音符號可以明顯的分 辨出兩字的不同韻ㄒㄩㄝ,ㄍㄜ。

由於當時設計漢語拼音的初衷是為了漢字拉丁化(廢除漢字),而非純粹給外國人學習。所以漢語拼音在符號的選擇上並沒有照顧到國際音標與西方人的讀音 習慣。這個問題主要出現在清濁音的表示上。p-,b-; t-,d-; k-,g-是三組常見的對應清濁音。在英文,字母p是讀送氣的[p’],字母b對應的是濁音的[b]。現代漢語(普通話/國語)沒有濁音,所以在漢語拼音 方案中,p和英文一樣,讀送氣的[p’]音,但b不代表濁音,代表的是不送氣的[p]。由此衍生的問題是,外國人讀中文可能讀不準,將原本唇塞音不送氣的 [p](如「包」bao)讀成濁音的[b]。同樣的,由於受漢語拼音的影響,中國人在學外文時也可能忽略到b, d, g本是濁音。威妥式在設計上基本上尊重國際音標。將ㄅㄆㄉㄊㄍㄎ分別用p,p’; t,t’; k,k’區示。這樣的問題是表示送氣的小撇常常會省略掉或被忘掉。這就是為什麼可以看到台灣人姓名如陳建州,雖然華語中三字的聲母都不同,但英譯為 chen chien chou。這樣造成了清音字母的使用率過高,不利於檢索。漢語拼音不分清濁音還造成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無法拼寫方言。中國大的方言如閩語、吳語,都還保留了 濁音。如:閩南話唇塞音就有三組p, ph, b,分別為清音不送氣,清音送氣,濁音。漢語拼音就無法解決。不過這個問題影響較小。畢竟漢語拼音是專門拼寫華語的。而且不光是清濁音,方言中還有很多特 性華語中沒有,因此讓漢語拼音去拼方言,有點難為所難。

漢語拼音方案基本上是承襲了注音符號系統。但在轉寫某些韻母,漢語拼音為了使拼式簡短,省略了其中不太明顯的音符。如:iu,ui,其實是 iou(ㄧㄡ),uei(ㄨㄟ)的省略式。這種省略是會影響發音的。注意一下台灣學生與大陸學生在發ㄧㄡ,ㄨㄟ韻的時候就有不同。ㄧㄡ韻中的o,跟ㄨㄟ韻 中的e都在大多台灣人的發音都中明顯存在。大陸則受漢語拼音方案的影響,發音更加合口。其實大陸使用iu,ui也沒能準確紀錄讀音。如追(zhui),嘴 (zui),罪(zui)這幾個字在發音中都能夠體會到明顯的e音。另外一點,如此簡化造成了押韻系統的不整齊。如詩經《國風·周南》第一句: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漢語拼音來看四句的韻腳是iu,ou,ü,iu。似乎看起來這幾句是不押韻的。但是如果不將其簡寫的話,則是 iou,ou,ü,iou,詩句的押韻一點也沒有問題。

漢語拼音方案現在已成為眾多外國人學習中文的工具,但其中q,x,zh這幾個符號的使用最讓老外頭疼。x, zh英文極少用到,x若用到通常讀[-ks]或[z-],德文有用到x,但讀[h],漢語拼音用其表示了一個不著邊的[ɕ],讓外國人難以適從。我在美國 長大的表弟會漢語拼音,但給中文注音時,還是用s代替了不習慣的x。另外,像q, c 是與英文發音不同。q在漢語拼音中讀ㄑ,c在漢語拼音中讀ㄘ。而在英文這兩個符號通常讀[k]。所以習慣了英文很容易將can(餐)讀成 kan,que(卻)讀成kue。造成這個原因的情況和第二點相似,因為漢語拼音的初衷不是輔助工具,而是文字。作為文字,設計者不太會考慮字母在其他語 言上的讀音,而儘可能用盡可用的符號資源,是其分佈平均。

以上四點是我覺得漢語拼音方案所存在的比較大的問題,這幾點也是在學術界的不同場合討論過了,因此可以說明是有爭議的。不過客觀的講,漢語拼音雖然 不完美,但是還是當今眾多和字拼音系統中合理性、實用性、與經濟性最平衡的方案了。如果漢語拼音能針對其不足做出適當的調整,那漢語拼音的前景將更加廣闊。

寫於2005